石湖书院老树

范公亭东看古树,有身莫可限尺度。只凭长大不长长,边老婪酣遗丑肚。
一干朽尽皮肉空,一干轮囷叶粗蔽。盘根到处走虬蛇,风雨不惊知得地。
坐根纳荫且移时,静玩气机成感寓。人生安得如此顽。
不死不用常在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石湖书院老树》是明代诗人沈周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悟,还体现了他对生命、时间和存在的哲思。以下是关于这首诗的介绍:

  1. 诗歌原文
    范公亭东看古树,有身莫可限尺度。
    只凭长大不长长,边老婪酣遗丑肚。
    一干朽尽皮肉空,一干轮囷叶粗蔽。
    盘根到处走虬蛇,风雨不惊知得地。
    坐根纳荫且移时,静玩气机成感寓。
    人生安得如此顽。
    不死不用常在世。

  2. 诗人介绍
    沈周(1427-1509年),字启南,号石田、白石翁,长洲(今苏州)人。他是中国明朝画家,吴门画派的创始人,与唐寅、文徵明、仇英并称“明四家”。沈周的一生虽隐居乡里,奉母耕读,但终身未仕。

  3. 作品背景
    这首诗作于明朝时期,反映了当时文人对于生活哲学的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诗中描绘的古树,不仅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也成为了诗人情感寄托的对象,表达了他对生命的感慨和对时间流逝的无奈。

  4. 艺术特色
    《石湖书院老树》在艺术上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诗中的“古树”不仅仅是自然的一部分,更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外化。通过对古树的描述,诗人传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以及对自然美的欣赏。这种表达手法使诗歌具有了更深的象征意义,使得读者能够从中得到更多的思考和启示。

《石湖书院老树》是一首充满哲理和美感的诗作。它不仅展现了沈周作为画家的艺术才华,更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生命、时间和存在的深入思考。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哲学内涵,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