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归燕

送归燕,送归燕,秋社今年又一遍。
明年春社是来时,隔不半年仍复见。
送归燕,送归燕,似把人家作邮传。
来时不是慕富贵,去日曾非弃贫贱。
口喃喃,尾涎涎,意与主人相眷恋。
对语殷勤杨柳楼,双飞再四梧桐院。
楼中院中有宾客,主人日日开高宴。
酒杯去手易肺肝,酒杯在手革颜面。
若将燕子比人情,燕子年年情不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归燕》并非文学作品,而是明代诗人沈周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理解。

沈周(1427-1509年),字启南,号石田、白石翁,是明朝著名的文人画家。他的诗作以其清新脱俗、寓意深远而著称,与唐寅、文征明、仇英并称为“明四家”。在绘画领域,他的作品深受后世赞誉,其画艺精湛,风格独特,被誉为“江南第一山水图手”。

关于《送归燕》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沈周生活在一个充满动荡的时代,但他选择了隐居乡里,奉母耕读,终身不仕的生活方式。这种选择反映了他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精神自由的追求。在这首诗中,沈周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和象征的手法,将燕子比作信使,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真挚友情的珍视。同时,通过对燕子飞翔轨迹的描绘,诗人也暗示了人生的无常和世事的变迁。

《送归燕》不仅是一首表达情感的诗歌,更是一部富有哲理和美学价值的艺术品。通过对其艺术手法和主题思想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这首作品的魅力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