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林晚坐同平子拈十四盐

浪把年华梦里占,五惊秋雁度虚檐。
窗前落箨时敲户,雨后凉蟾半挂帘。
暗洫自通千涧入,薄云微露一峰尖。
俗情休问邯郸枕,与尔忘怀寄黑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中林晚坐同平子拈十四盐”出自明代李之世的《中林晚坐同平子拈十四盐》

《中林晚坐同平子拈十四盐》是明代诗人李之世创作的一首诗,其背景和创作动机都与李之世自身的经历密切相关。李之世,字长度,号鹤汀,新会东亭人。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举于乡,晚年始就琼山教谕,迁池州府推官,未几移疾归。这首诗反映了他晚年的生活状态和心境,以及他对自然的感悟。

诗中提到了自然景观,如”暗洫自通千涧入,薄云微露一峰尖”,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远的自然画卷。同时,诗中也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如”愁绪每寻欢伯遣,痴心频向梦魔占”,揭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和追求。

在文学手法上,该诗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象征,如将”愁绪”比作”欢伯”,通过这种对比,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使读者能够更深入地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世界。此外,诗中的意象和辞藻都非常优美,如”窗前落箨时敲户,雨后凉蟾半满轩”,既展现了自然美景,也烘托了诗人的静谧心境。

《中林晚坐同平子拈十四盐》不仅是一首美丽的文学作品,也是李之世个人情感和哲学思想的深刻体现。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人们不仅可以欣赏到优美的诗歌艺术,还能更深入地理解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对自然的独特感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