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云

溪云薄如纸,拖水三千丈。
安得一丈笔,横波写秋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溪云》是唐代诗僧皎然所作的一首五言诗,描写了溪涧云的禅趣与诗意。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溪云》的作者皎然(公元699年—公元779年),字清昼,俗姓谢,是唐代著名的诗僧和文学家。他出生于剡县(今浙江嵊州一带),是中唐时期著名诗人顾况的弟子。皎然在文学上颇有成就,尤其在诗歌创作方面,其作品多表现出禅宗思想与自然景观的结合,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2. 诗句解析:诗中“舒卷意何穷”描绘了白云舒卷无休止的景象,象征着禅者的自由与超脱。“有形不累物,无迹去随风”则是在形象上强调云的无牵绊,无形却无处不在,无踪迹却能随风而去,这种描述既表达了自然的神奇,也反映了禅宗中关于空性和自由的观念。
  3. 艺术特色:皎然的诗作常常蕴含着深刻的禅宗思想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在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他对自然景象的敏感捕捉和对内心情感的细腻表达。通过对溪云的描绘,皎然不仅展示了自然之美,更通过自然意象传达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和哲学思考。
  4. 文化影响:作为佛教文化在中国传播的重要载体之一,皎然的作品不仅在唐代享有盛誉,而且对后世文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诗歌风格独特,语言精炼,深受后人喜爱和研究。尤其是在禅宗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中,皎然的地位不可或缺。

《溪云》不仅是一首美丽的诗作,更是一部蕴含深厚文化意义的文学作品。它不仅展现了唐代诗歌的美学特征,还体现了当时社会的文化背景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