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海楼和何文起

粤王台畔北,面面俯崚嶒。
胜地怜今昔,雄图几废兴。
苍茫残碣在,寂寞野烟凝。
不尽登临意,秋风感慨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李之标创作的《镇海楼和何文起》并非文学作品,而是一首表达作者对历史遗迹感慨的七言古诗。该诗创作于明代,是李之标以粤王台畔的自然景观为背景,抒发了对历史变迁和文化遗产的深沉感慨。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详细介绍:

  1. 诗人简介
  • 李之标:明代诗人,号青竹园主人,新会东亭人。他以麟子的身份,是李之世的弟弟。李之标的文学成就体现在他的诗歌创作上,其作品如《凫渚集》等,展现了他在古典诗词领域的深厚功底。
  1. 诗作原文
  • 粤王台畔北,面面俯崚嶒。
  • 胜地怜今昔,雄图几废兴。
  • 苍茫残碣在,寂寞野烟凝。
  • 不尽登临意,秋风感慨增。
  1. 诗句解析
  • 粤王台畔北:描绘了诗人站在粤王台的北侧,面对着峻峭的地形,表达了他对自然景观的赞赏。
  • 面面俯崚嶒:形容粤王台地势险峻,层层叠叠。
  • 胜地怜今昔:表达了诗人对古代胜地的怀念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现状的哀愁。
  • 雄图几废兴:暗示着历史上宏伟的规划和志向,如今却已难以实现。
  • 苍茫残碣在:指残存的古碣石仍在,但已经无法辨认全貌。
  • 寂寞野烟凝:描绘了夕阳下,野烟缭绕的景象,增添了一种孤独和寂寥之感。
  • 不尽登临意:表达了诗人对于登高望远、寻求心灵慰藉的渴望。
  • 秋风感慨增:秋天的风带来了更多的感怀,使得诗人的心情更加复杂。
  1. 诗作赏析
  • 情感表达:这首诗通过描绘粤王台的自然景色,传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和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 艺术手法: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自然景物赋予人的情感和意志,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 语言风格:诗的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既有壮阔的自然景观描绘,也有深沉的历史感慨,展现了诗人高超的文学修养和审美情趣。
  1. 创作背景
  • 根据《凫渚集》中的内容,李之标的创作背景可能与他对家乡的新会东亭以及粤王台周边自然景观的观察有关。这样的地理环境可能激发了诗人的创作灵感,使他得以通过诗歌来表达对这片土地的情感。

《镇海楼和何文起》是一首表达了作者对历史遗迹感慨的古诗,而非文学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理解和欣赏,可以更好地领略到李之标作为一位诗人在古典诗词领域的卓越贡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