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孙承卿时督蓟饷

塞北风高雁影过,省郎寥落奈秋何。
云连朔气浮青海,月带寒笳出白河。
天下军储惟蓟重,中原豪杰莫秦多。
风尘忆向清源别,载酒何时复笑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孙承卿时督蓟饷》是明代诗人李应兰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与创作背景
  • 作者介绍:李应兰,字如卿,东莞人,明世宗嘉靖四十四年(一五六五)进士,官至福州太守。
  • 创作背景: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在明朝中期,李应兰作为一位官员在北方担任重要职务期间所作。
  1. 诗歌原文
  • 塞北风高雁影过
  • 省郎寥落奈秋何
  • 云连朔气浮青海
  • 月带寒笳出白河
  • 天下军储惟蓟重
  • 中原豪杰莫秦多
  • 风尘忆向清源别
  • 载酒何时复笑歌
  1. 诗歌鉴赏
  • 意境描绘:诗中通过“塞北风高、雁影过、云连朔气浮青海、月带寒笳出白河”等意象,营造了一种辽阔的边塞景象和深秋的凄凉氛围。
  • 情感表达: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无奈以及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 艺术手法:“塞北风高雁影过,省郎寥落奈秋何”展现了自然景观与人物心情的和谐交融,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1. 主题思想
  • 戍守边疆的艰辛:通过描写塞外的风雪、大雁和边关的荒凉景象,反映出戍边士兵艰苦的生活条件和内心的孤独感。
  • 思乡之情:诗中的“风尘忆向清源别”、“载酒何时复笑歌”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深切思念。
  1. 文学价值
  • 语言特色:李应兰的诗歌注重语言的精炼与美感,其诗句如“天下军储惟蓟重,中原豪杰莫秦多”体现了他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到的审美视角。
  • 文化内涵:《寄孙承卿时督蓟饷》不仅是一首表现边塞风情的古诗,也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反映了明代社会的政治状况及文人的思想情感。

李应兰的《寄孙承卿时督蓟饷》不仅是对边关景象的艺术刻画,也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映。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可以领略到唐代文学的风采,也能深入理解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