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青行

高家陵,孝家陵,鳞骨尽蜕龙无灵。
唐义士,林义士,野史传疑定谁是?
玉鱼金粟俱尘沙,何须更问冬青花。
徽钦不归梓宫复,二百年来空朽木。
穆陵遗骼君莫悲,得葬江南一抔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冬青行》是明代作家李东阳的作品,它描绘了高家陵和孝家陵的景象,以及他们墓地中无灵的龙骨。下面将详细探讨这首诗:

  1. 作者背景
  • 李东阳(1447年-1516年),字宾之,号西涯,谥文正,明朝中叶重臣,文学家,书法家,茶陵诗派的核心人物。他出生于湖广长沙府茶陵州(今湖南茶陵),后寄籍京师(今北京市)。
  • 唐珏,字玉潜,号菊山,南宋词人、义士。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宋亡后,元僧杨琏真伽尽发在绍兴之宋帝陵寝,唐珏出家资,招里中少年潜收遗骸,葬于其中。
  1. 诗篇内容
  • 《冬青行二首》中的第一首描述了高家陵和孝家陵,以及他们在墓地中无灵的龙骨。这些描述可能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宋朝灭亡后的悲痛和对前朝的怀念。
  • 李东阳在这首诗中使用了许多象征性的词汇和意象来表达他对历史的感慨。例如,他用“冬青”来比喻那些无灵的坟墓,表达了一种深深的哀愁和无力感。
  • 第二首诗则可能更多地关注了个人的情感体验和社会现实的反思。通过对比宋朝和明朝的历史变迁,诗人可能表达了对过去和现在的深刻思考。
  1. 艺术特色
  • 李东阳的诗歌语言精炼而富有力量,他的诗句简洁明了,但又不失深度和内涵,使得整首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 《冬青行》中的意象选择和运用都非常巧妙,如使用冬青这一植物来比喻那些无灵的坟墓,既形象又贴切地传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李东阳的《冬青行》不仅在形式上体现了唐诗宋词的传统韵味,而且在内容上也展现了深刻的历史感悟和个人情感。这首诗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也是对人性的深入挖掘和对社会现实的反思。对于喜爱古典文学的人而言,这首诗无疑是一次难得的阅读体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