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浮邱

一叩朱明户,天南此地孤。
白云开薜荔,秋色散蘼芜。
蒲涧谁名汉,诃林不属吴。
赐归荣秘监,何但镜为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游浮邱》是明代李英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以下是这首诗的原文和翻译:

《游浮邱》
一叩朱明户,天南此地孤。
白云开薜荔,秋色散蘼芜。
蒲涧谁名汉,诃林不属吴。
赐归荣秘监,何但镜为湖。

** 诗歌翻译:**

  1. 首联分析:“一叩朱明户,天南此地孤。”这两句诗以简洁而富有画面感的语言,描绘了浮邱的独特地理位置和孤立无援的景象。通过“一叩朱明户”,诗人传达了一种对浮邱独特地理环境的敬畏之情。这里的“天南”指的是浮邱在南方的位置,显得格外孤独。这种描写不仅展现了浮邱的自然风貌,也反映了诗人对这片土地的情感寄托。
  2. 颈联分析:“白云开薜荔,秋色散蘼芜。”这两句诗进一步描绘了浮邱的自然环境和季节变化。“白云开薜荔”形容浮邱上空飘浮着朵朵白云,增添了一种神秘而宁静的氛围。“秋色散蘼芜”则描绘了秋天时植物的变化,蘼芜(即蔓菁,一种草药)被秋风吹散,营造出一种萧瑟而深远的意境。这两句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致刻画,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浮邱的美丽与荒凉并存的特点。
  3. 尾联分析:“蒲涧谁名汉,诃林不属吴。”这两句诗通过对比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遗迹的感慨。“蒲涧谁名汉”意味着在浮邱的某个地方,曾经有人居住或者留下了名胜古迹。而“诃林不属吴”则暗示这些遗迹不属于任何特定的朝代或地域,可能具有某种超越时间和空间的意义。这种表达方式既揭示了浮邱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也体现了诗人对于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

《游浮邱》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诗歌,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和历史内涵。通过对浮邱的自然描述、对历史的反思以及对文化的尊重,李英成功地将浮邱这一地理实体与人类的情感和文化价值紧密相连,使其成为了一部跨越时间和空间的文学作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