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卿一去鬓成霜,赢得残躯入汉乡。
旄落共怜坚使节,雪深犹忆牧羝羊。
荒坟草掩斜阳里,短碣苔封古道傍。
顾我远因王事过,匆匆不及奠椒浆。
题苏武墓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题苏武墓》是明代李贤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通过描绘苏武的忠节和历史背景,展现了其坚贞不屈的精神。以下是对这首诗的介绍:
作者与创作背景:李贤(字原德),明河南邓州人,宣德八年进士,授验封主事。他虽少师杨士奇欲一见,但终未前往。正统时为文选郎中,从英宗。李贤在仕途上并不顺利,但他在文学上的才华逐渐显露,特别是在诗歌方面有独到的见解和造诣。
作品原文及翻译:《题苏武墓》全诗共四句,每句七个字,遵循了七言律诗的格式特点。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苏武的敬仰之情。首句“题苏武墓”直接点明了题目,表明此诗是为了纪念苏武而作。第二句“古坟冷落草连天”,描述了苏武墓的荒凉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苏武一生孤独寂寞的感受。第三句“谁怜孤苦葬胡沙”,进一步强调了苏武的不幸遭遇和凄凉命运。末句“千古英雄共一心”则以英雄豪杰的情怀来呼应苏武的忠贞,表达了一种超越时空的精神共鸣。
作品赏析与意义:这首诗不仅反映了作者对历史的深刻理解和对人物品质的钦佩,而且通过对苏武墓的描写,引发了读者对于忠诚、牺牲与历史记忆的思考。苏武作为汉代的民族英雄,他的事迹和品格被后人广泛传颂,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元素。
艺术特色:李贤在这首《题苏武墓》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苏武墓的荒凉以及他对祖国的无限忠诚。整首诗结构严谨,情感真挚,是明代诗歌中的佳作之一。
李贤的《题苏武墓》不仅是一首表达对历史上忠臣良将敬意的诗歌,也是一篇反映历史背景和人文情怀的作品。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成为了中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部分,值得深入探讨和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