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黄逢永

孟冬寒气至,北风撼南极。
修翮无停飞,行云去不息。
我友志万里,高举凌霄翼。
丈夫赴功名,离别何足惜。
而我尚屈伏,飞潜异南北。
出门送我友,惙惙歧路侧。
富贵不足忧,所宝在明德。
无恙双龙在,愿子勤拂拭。
毋为顽石捐,负此千金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黄逢永》是明代诗人李云龙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与黄逢永之间的情谊,展示了两人之间深厚的友谊和相互支持的精神。下面将围绕这首诗进行具体分析:

  1. 作者简介:李云龙,明朝的著名诗人,其作品深受后人喜爱。李云龙的诗歌多表现了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以及对友情的珍视。他的诗作不仅在文学上有着重要地位,也反映了明代文化的独特风貌。

  2. 诗歌原文
    黄生落落无他嗜,独把诗书作生计。
    有似芸窗老蠹鱼,不知几食神仙字。
    名家已自推清白,天与苍松作标格。
    虽然体弱不胜衣,犹能扶杖游江阁。

  3. 诗歌赏析

  • 友情深厚: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写,展现了诗人与黄逢永之间深厚的友情。黄生对诗书的热爱和执着,以及他在逆境中仍坚持读书的行为,体现了他对知识的渴求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 自然意象:诗中“芸窗”和“苍松”等意象,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也寓意着诗人坚韧不拔的品质。这些自然意象的运用,使得诗歌充满了诗意和哲理。
  • 艺术手法: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比喻、拟人等手法,使得整首诗歌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美。特别是最后两句:“虽然体弱不胜衣,犹能扶杖游江阁”,既表现了黄逢永的坚韧品质,也体现了诗人对其的深深敬佩。

《送黄逢永》不仅是一首表达友情和自然美的诗歌,也是李云龙创作技巧和深厚文化底蕴的体现。通过这首诗,不仅能领略到明代诗词的魅力,也能深入理解诗人的情感世界和人生哲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