坛祀酒会

斋居新宴合,桂里戟门开。
雁趁龙旌到,蛩喧羯鼓催。
松筠分曙色,剑佩接行杯。
日上云霞散,骖驔羽骑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坛祀酒会》是一首由明代李梦阳创作的五言律诗。这首诗通过描绘宴席上的热闹场景,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欢乐时光的赞美和向往。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及其背景:

  1. 作者简介
  • 李梦阳(1472年6月5日—1529年3月18日),字献吉,号空同,晚号天池道人、鹤山樵子等,汉族,青铜岭(今山西太原)人,明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思想家。他是一位具有强烈个性色彩的文人,其作品多表现出对儒家思想的坚持和对封建礼教的抨击。
  1. 原文节选
  • 斋居新宴合,桂里戟门开。雁趁龙旌到,蛩喧羯鼓催。松筠分曙色,剑佩接行杯。日上云霞散,骖驔羽骑回。
  1. 诗歌赏析
  • 意境描写:《坛祀酒会》通过对宴席上热闹场景的描绘,展现了一种欢快的氛围。诗中的“雁趁龙旌”,用飞鸟追随旌旗的景象,比喻宾客们如归巢之雁般汇聚一堂;“蛩喧羯鼓”,则形象地刻画了乐队演奏时蟋蟀声声入耳的热闹场面。这些生动的细节描绘,使得整个画面充满了喜庆和欢聚的气氛。
  • 情感表达:李梦阳在这首诗中,不仅描绘了宴会的热闹场景,更通过这些场景表达了自己对人生欢乐时光的赞美和向往。他的这种情感表达,既体现了个人的情怀,也反映了当时文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坛祀酒会》作为明代李梦阳的一首杰作,不仅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了众多读者,更以其深刻的情感表达引发了人们对于生命和生活的思考。这首诗不仅是文学作品,更是历史的见证,它记录了一个时代的文化风貌和人们的心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