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起庄上

为农起常早,每与鸡鸣期。
露重花偏得,林深鸟自迟。
飞星当面过,落月向人随。
玉佩金门外,遥怜待漏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早起》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而非“早起庄上”,实际上应该是《早起庄上》。这首诗作于诗人李商隐的后期,通过描绘一幅宁静的春晨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感慨。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作品的背景、内容和艺术特色:

  1. 作者生平
  • 李商隐是唐代著名诗人,因其才华横溢而受到文坛重视。他出身于一个衰落的贵族家庭,自幼勤奋好学,深受传统文化熏陶。
  • 李商隐的生活经历复杂,多次卷入政治斗争,九岁丧父,家道中落,但他从未放弃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他曾在节度使令狐楚幕下学习,并与王茂元结为连理。
  1. 诗歌原文:《早起庄上》
  • 前两句写对春风晨露一片恬静的风光欣赏状。后二句进一步渲染宜人的春光,愈加引起诗人的孤独惆怅之感慨。
  1. 诗歌主题
  • 这首诗以景托情,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来抒发诗人的情感。前两句描绘了一幅宁静的春晨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欣赏和向往。
  • 后两句则转入诗人的内心世界,反映了他在复杂社会环境中的孤独和惆怅。这种情感的转折使得诗歌更具深度和内涵。
  1. 艺术手法
  • 这首诗运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通过描写自然景物来传达诗人的情感。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使得整首诗既有画面感也有情感表达。
  • 李商隐在这首诗中也采用了沉郁顿挫的表现手法,语言质朴而富含深意,使得诗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1. 文化意义
  • 李商隐的这首诗不仅展示了他的文学才能,也反映了唐代社会的某些特征。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诗歌传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内心的痛苦。
  • 这首诗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视为唐代诗歌的经典之作。它不仅展现了李商隐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唐代文人的精神风貌。

《早起》是李商隐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世界。这首诗不仅是李商隐个人情感的抒发,也反映了唐代社会的某些特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