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雨命酌

毒热兀兀滞梁城,不眠听雨到天明。
沙田易涸应全赖,稂莠虽锄却更生。
年稔不须防盗贼,家贫兼得免经营。
纷披槛竹迎余笑,遮莫尊醪起自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喜雨命酌”并非一个公认的文学作品名,而是可能指的是明代中期文学家李梦阳的一首诗《喜雨命酌》。下面将对《喜雨命酌》进行介绍:

  1. 作者简介:李梦阳是明代中期的著名文学家,属于复古派前七子之一。他创作了2172篇诗文,并留下了45条名句。《喜雨命酌》可能是他在某种特定场合下的作品,表达了其对雨水的喜悦以及对于自然现象的感悟。

  2. 原文节选:《喜雨命酌》原文如下:“毒热兀兀滞梁城,不眠听雨到天明。沙田易涸应全赖,稂莠虽锄却更生。年稔不须防盗贼,家贫兼得免经营。纷披槛竹迎余笑,遮莫尊醪起自倾。”

  3. 作品主题:通过对这首诗的赏析可以得出,李梦阳在诗中抒发了他对雨水的喜爱和对自然的感慨。他观察到即使在干旱的情况下,农田中的杂草也会得到清除后再次生长,象征着生命力的顽强。同时,他也对农民在丰收季节无需担心盗贼、家贫也能得到缓解的情况表示出了欣慰和喜悦。

  4. 文化意义:李梦阳的这首诗不仅仅是对自然现象的记录,更是对生活哲理的探讨。诗中提到的“沙田易涸”与“稂莠虽锄却更生”反映了诗人对农业循环的理解,认为即使是最困难的时候,只要有适当的管理和措施,就有机会获得成功。此外,诗中的“纷披槛竹迎余笑”和“遮莫尊醪起自倾”则体现了诗人与友人间的交流和欢聚,展现了文人墨客之间的友谊和闲适生活。

《喜雨命酌》是一首具有深刻文化意义的诗歌,它不仅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思考,也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态度和哲理的理解。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明代中期的文学风格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