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别沙阳父老

路入无诸西复东,此身那惜寄飘蓬。
垂帘尽日心偏寂,作锦初年意未工。
沙洞晓寒晴亦雨,洛江潮落水生风。
凭谁留得河阳色,依旧桃花春自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语别沙阳父老》是明代诗人李侍问创作的一首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李侍问,字葵孺,号献衷,广东南海人,万历年间进士,以诗文书法著称。他的诗作多表现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1. 诗歌原文
    路入无诸西复东,此身那惜寄飘蓬。
    垂帘尽日心偏寂,作锦初年意未工。
    沙洞晓寒晴亦雨,洛江潮落水生风。
    凭谁留得河阳色,依旧桃花春自红。

  2. 白话解读

  • 这首诗通过对“路入无诸”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旅途的无奈与迷茫。
  • “此身那惜寄飘蓬”展现了诗人漂泊不定的生活状态,体现了其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 “垂帘尽日心偏寂,作锦初年意未工”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变化与挣扎。
  • “沙洞晓寒晴亦雨,洛江潮落水生风”通过自然景象的变幻,表达了诗人对世事的感慨。
  • “凭谁留得河阳色,依旧桃花春自红”则是诗人对于美好事物永恒不变的赞美。
  1. 创作背景
  • 此诗可能是在诗人游历四方或仕途不顺时所作,反映了他的内心世界和对社会、人生的观察。
  1. 名家点评
  • 李侍问的诗词作品在清代被多次提及和赞赏,如清代学者钱澄之在《藏山堂诗话》中评价其诗:“李侍问诗格高峻。”这表明他的诗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1. 词句注释
  • “路入无诸西复东”指的是诗人在旅途中不断前行又返回,反映了他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和探索精神。
  • “此身那惜寄飘蓬”表达了诗人对个人命运的无奈和对漂泊生活的接受。
  • “垂帘尽日心偏寂”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沉思。
  • “作锦初年意未工”则展示了诗人对未来的憧憬和对当前困境的抗争。
  • “沙洞晓寒晴亦雨,洛江潮落水生风”描绘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独特感受,以及这些感受如何影响他的情感和创作。
  • “凭谁留得河阳色,依旧桃花春自红”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和对春天永恒的赞美。
  1. 作品赏析鉴赏
  • 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邃的思想内容,展现了李侍问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生活的独特见解。

《语别沙阳父老》不仅是一首诗,更是李侍问对人生、自然和社会的深刻思考。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人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明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