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洲采杜蘅,日夕春水生。
不特嗟鹦鹉,深令忆祢衡。
因悲才胜者,只使寸心惊。
对鹦鹉洲
介绍
《鹦鹉洲》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七律诗,该作品通过描绘鹦鹉洲的自然景观与历史人物祢衡的事迹,表达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对历史的感慨。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歌:
诗歌创作背景:《鹦鹉洲》作于唐玄宗开元十三年(725年),李白因得罪权贵而被流放夜郎,途经江夏时所作。在这一时期,李白的心情颇为复杂,既有对前途的迷茫,也有对过往岁月的怀念。因此,他在诗中不仅描述了鹦鹉洲美丽的自然风光,还通过对历史人物祢衡的描绘,表达了他对祢衡才高命蹇终遭杀头的痛惜之情,以及对有才无命、抱负不得施展的悲愤之情。
诗歌原文赏析:《鹦鹉洲》全诗如下:
鹦鹉来过吴江水,
江上洲传鹦鹉名。
鹦鹉西飞陇山去,
芳洲之树何青青。
烟开兰叶香风暖,
岸夹桃花锦浪生。
迁客此时徒极目,
长洲孤月向谁明。诗意解析:首句“鹦鹉来过吴江水”描写了鹦鹉洲的地理位置及其与吴江水的紧密联系。第二句“江上洲传鹦鹉名”则是说鹦鹉洲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而得名,同时也暗示了这里曾经发生过的故事。第三联“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通过描述鹦鹉洲上的鹦鹉飞向西面的陇山,以及岛上树木的青翠,展现了鹦鹉州的美丽景色和生机勃勃的自然氛围。接着的三联“烟开兰叶香风暖,岸夹桃花锦浪生”则进一步描绘了鹦鹉洲春天的景象,烟开兰叶香气四溢,岸边桃花盛开,锦浪翻滚。然而,这美好的景象并未给诗人带来安慰,反而更加深了他的忧愁和无奈。最后两句“迁客此时徒极目,长洲孤月向谁明”更是直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无助感。他作为一个被贬谪的人,只能望着远方,感叹长洲之上孤独明亮的月亮仿佛在问他:你究竟向谁说清你的苦闷呢?
艺术特色:《鹦鹉洲》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情感内涵而成为李白诗歌中的佳作之一。李白擅长运用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比喻,将鹦鹉洲的自然风光与人的情感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李白对历史和文化的深厚感情,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描绘,传达了他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此外,这首诗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都展现出了唐代诗歌的魅力。
《鹦鹉洲》不仅是李白诗歌创作的代表作品,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通过对这首诗的阅读与学习,读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唐代诗歌的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