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映雪斋

门前雪一尺,苦士未能眠。
永夜生虚白,穷年守太玄。
寒通窗外月,梦落同中天。
太乙如相过,青藜不用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题映雪斋》是元末明初诗人贝琼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贝琼,字廷琚,一字阙,又名廷臣,他的诗歌创作展现了他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审美情趣。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贝琼生于元末明初的浙江崇德,他的生平经历了战乱与隐居的复杂变迁,这些历史背景对《题映雪斋》的写作有着深刻的影响。
  • 贝琼不仅是一位诗人,也是学者和教育家,曾参与修纂元史,并在明朝初年担任国子助教等职,其学术成就得到了当时的认可。
  1. 诗歌内容解析
  • “门前雪一尺,苦士未能眠。”表达了诗人面对窗外大雪的无奈与坚持。大雪覆盖了门前的地面,象征着困境或阻碍,而诗人却未能入眠,反映出内心的焦虑和坚持。
  • “永夜生虚白,穷年守太玄。”则通过“虚白”这一意象,传达出时间的漫长和心灵的澄澈。夜晚虽长,但心中追求的理想如太玄之高远,始终不渝。
  • “寒通窗外月,梦落同中天。”以“寒通”形容外界的严寒与内心情感的交融,而梦落“同中天”则意味着尽管现实充满困难,但诗人仍抱有梦想和希望。
  1. 文学价值及影响
  • 《题映雪斋》作为贝琼的作品,不仅展现了他的艺术才华,也反映了其个人的生活哲学和思想深度。在文学史上,这首诗以其深刻的情感和独到的审美角度,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文学财富。

《题映雪斋》通过诗人贝琼的眼睛,呈现了一幅关于坚守、梦想与自然美的画面。这首诗不仅是贝琼诗歌创作的一个高峰,更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通过对这首诗的赏析,可以进一步理解中国古代文人的精神世界及其文学作品的独特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