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漫成寄九龙山人

稚圭蛙两部,日夜成笙歌。
四月雨声恶,两山秋气多。
青苔生客舍,白水落官河。
怅望九龙客,扁舟难重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雨中漫成寄九龙山人》是元末明初诗人贝琼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

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下面将从多个角度深入探讨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与历史文化价值:

  1. 创作背景
  • 时间与作者:《雨中漫成寄九龙山人》的作者贝琼,字廷琚,一名阙。他在元末战乱期间隐居,生活颇为坎坷。此诗的创作可能与其个人经历有关,表达了他对乱世生活的感慨以及对友人的怀念。
  • 作品风格:贝琼的诗论推崇盛唐之风,反对宋代熙宁、元丰诸家的诗风,这表明其诗歌倾向于追求古雅高远的风格。
  • 社会影响:作为元末明初的作品,这首诗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状况和文人心态,具有一定的历史研究价值。
  1. 文学特色
  • 意象运用:诗中使用了“稚圭蛙两部”、“日夜笙歌”等意象,通过这些生动的形象,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象的细腻观察以及对社会变迁的敏锐感知。
  • 情感表达:整首诗洋溢着一种淡淡的愁绪,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人的内心世界的对比,传达了诗人对过去时光无法重来的遗憾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 语言风格:诗歌的语言朴实无华,却又不失文采,充分体现了贝琼诗歌追求自然、质朴的美的追求。
  1. 主题深度
  • 时代反思:通过描写四月雨声恶劣和秋天气息浓厚的自然景观,诗人表达了对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深切感受,以及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
  • 友情怀念: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曾经共度岁月的老朋友——九龙山人的深深怀念,这种情感的表达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 哲理思考:诗中的“怅望九龙客,扁舟难重过”不仅抒发了对友人的思念,也隐含了人生无常和世事如梦的哲理意味。

《雨中漫成寄九龙山人》不仅是贝琼诗歌创作的代表作品,也是研究元末明初社会文化的重要资料。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代文人的生活状态、情感世界以及诗歌艺术的发展历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