睦州城郭风烟外,乱后衣冠喜尚存。
山倒半江云气合,滩回七里浪声喧。
读书才子初还舍,买酒邻翁尽到门。
相见鲁公劳问信,春秋何日试重论。
送王以宁归建德并东鲁道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王以宁归建德并东鲁道原》是元末明初诗人贝琼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不仅是贝琼文学生涯中的重要作品,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时期的文人心态及生活状况,具有一定的历史与文化研究价值。具体分析如下:
诗歌原文:睦州城郭风烟外,乱后衣冠喜尚存。山倒半江云气合,滩回七里浪声喧。读书才子初还舍,买酒邻翁尽到门。相见鲁公劳问信,春秋何日试重论。
作者介绍:贝琼(1314~1379),字廷琚,一名阙,又名廷臣,又号清江,浙江崇德人。贝琼在元末战乱时期隐居不仕,直至洪武初年才被召修元史。他不仅在文学上有成就,还在教育领域有所贡献,曾为教勋臣子弟。他的诗歌创作深受其师杨维桢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诗歌鉴赏:该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面,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厚感情以及对故友王以宁的祝福。诗中“睦州城郭风烟外”一句勾勒出建德城外的宁静景象,“乱后衣冠喜尚存”则透露出战后重建的美好希望。“山倒半江云气合,滩回七里浪声喧”则形象地描述了自然景观与人文活动的和谐共存。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体现了贝琼深厚的文学素养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送王以宁归建德并东鲁道原》不仅是贝琼个人文学创作的代表作之一,也是研究元末明初社会、文化变迁的重要文献。通过这首诗,不仅可以欣赏到贝琼的艺术成就,还能深刻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及其背后的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