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皇妃墓

谁道皇妃去不还,描眉翠黛宛容颜。
画图举目应难尽,绝顶晴明正可扳。
缥缈海云天地外,依稀霄汉丈寻间。
俯看支派银河绕,万象文成玉笋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谒皇妃墓》是明代诗人李焘的作品,创作于明朝隆庆二年(1568年),这首诗通过描绘皇妃墓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深切怀念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留恋。以下是对这首诗及其作者的介绍:

  1. 作者简介:李焘,字若临,河源人,明代文学家。他在隆庆二年进士及第,曾任福建泉州司李、巡抚云南兼督川贵兵饷等职。他的作品多表现出他对政治生涯的反思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2. 作品原文: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 谁道皇妃去不还,描眉翠黛宛容颜。画图举目应难尽,绝顶晴明正可扳。缥缈海云天地外,依稀霄汉丈寻间。俯看支派银河绕,万象文成玉笋班。
  3. 作品赏析:《谒皇妃墓》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皇妃墓的壮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已逝英魂的敬仰之情和对自然之美的感悟。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形象的描写,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片古老的土地,感受到诗人内心的震撼和哀思。

《谒皇妃墓》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更是明代文化和艺术成就的一个缩影。通过对这首诗及其作者的介绍,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明代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征,从而更全面地欣赏这一文学作品的价值和意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