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日暮忆胡筠客金台

清风满竹扉,细汗冷絺衣。
莲爱疏红靓,槐宜密翠肥。
野塘双鸟度,溪寺一僧归。
之子金台客,音书何太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仲夏日暮忆胡筠客金台》是一首明·周是修创作的五言律诗,表达了诗人在仲夏时节对友人胡筠客的深切思念之情。《仲夏日暮忆胡筠客金台》不仅承载了作者深厚的情感,而且体现了明代诗歌的独特韵味与审美追求。

从文学风格上看,这首五言律诗展现了一种清新脱俗、雅致高远的艺术境界。周是修通过细腻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自然之美和人文情怀的世界。诗中的“清风满竹扉”,“细汗冷絺衣”等句子,不仅描绘了诗人自身的情景,同时也传达出一种闲适与自在的生活态度。而“莲爱疏红靓,槐宜密翠肥”,则通过对荷花和槐树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

这首诗歌的结构严谨,音韵和谐。它遵循五言律诗的规则,每句五字,共八句,节奏分明,韵律协调。这种结构上的对称美,不仅让诗歌本身更加和谐悦耳,也使得其情感表达更为深刻和集中。此外,这首诗在用词造句上也颇见功力。如“莲爱疏红靓”,“槐宜密翠肥”,这些句子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贴切的修饰语,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同时,诗歌通过这些形象的描写,不仅展示了自然景观的美,更折射出诗人的情感世界,使作品充满了哲理性和深度。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同样值得探究。作为明代的作品,它反映了当时文人墨客的社会生活状态和审美趣味。诗中蕴含的对友人的怀念之情,以及对自然环境的热爱与赞美,都透露出作者内心的孤独与期待。这种复杂的情感交织,使得《仲夏日暮忆胡筠客金台》不仅是一首抒情诗,也是一首具有深厚历史文化价值的文学作品。通过对它的研究和解读,可以更好地理解明代诗歌的风格与特点,以及那个时代文人的精神世界。

周是修的《仲夏日暮忆胡筠客金台》是一首具有高度艺术价值和深刻内涵的诗歌。它不仅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精湛的写作技巧吸引了无数读者,更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社会价值影响了后世。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学习,不仅可以领略到明代诗歌的魅力,也能从中汲取生活的智慧和精神的力量,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思考人生、感悟自然的有益途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