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桓王墓,高冢何穹崇。
昔为盗所发,冢开宝气空。
孱然一髫孺,挥棰定江东。
辟地余千里,义勇日已雄。
万岁期永藏,谁能锢幽宫。
英雄昔所在,燕麦摇春风。
咏吴桓王墓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吴桓王墓》是由元代的诗人郑元祐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描绘了吴桓王墓的地理位置、历史变迁及对其英雄事迹的回忆。以下是关于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诗歌原文:
城南桓王墓,
高冢何穹崇。
昔为盗所发,
冢开宝气空。
孱然则一髫孺,
挥棰定江东。
辟地余千里,
义勇日已雄。
万岁期永藏,
谁知锢幽宫。诗歌鉴赏:郑元祐在这首诗中通过细腻的语言和丰富的象征手法,展现了吴桓王墓的历史背景和其背后的故事。诗中通过对“高冢”、“宝气”等意象的描述,勾勒出墓冢的雄伟与历史的沧桑,同时通过提及“一髫孺”的少年英雄形象,传达了对英勇无畏精神的赞美。此外,“辟地余千里”表达了战争胜利后的广阔景象,而“谁知锢幽宫”则反映了英雄虽胜却难逃命运多舛的悲哀。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元末时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许多英雄豪杰的命运令人感慨。郑元祐作为一位学者型文人,在顺帝至正年间曾担任平江儒学教授、江浙儒学提举等职务。他的文学成就颇丰,尤以豪放洒脱的风格著称。这首诗的创作可能受到了当时政治环境和个人经历的影响,通过对吴桓王墓的描述,抒发了作者对英雄人物的敬仰以及对历史的深深思索。
《咏吴桓王墓》不仅是一首描写古代英雄墓的诗歌,更是一篇蕴含深刻哲理和丰富情感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鉴赏,可以更好地理解元代的社会环境和文化特色,以及古人对英雄事迹的怀念和赞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