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点沧州路,秋来屡受攻。
一言符间法,数矢奏奇功。
败屋寒灰后,荒城野浸中。
鱼盐近何价,欲问海滨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指点沧州路,秋来屡受攻。
一言符间法,数矢奏奇功。
败屋寒灰后,荒城野浸中。
鱼盐近何价,欲问海滨翁。
《过沧州》是清代诗人孙谔所作的一首著名诗作。此诗描述了诗人夜半乘船经过京杭大运河时所见的美景,诗句“一船明月过沧州”广为流传,成为沧州段大运河的代表性文化符号。
诗中提到的“沧州”,位于中国河北省渤海之滨,是京杭大运河的重要节点之一,其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赋予了这首诗深厚的文化底蕴。诗中的“沧州”不仅是一个地理名词,更是一段悠长历史的见证者。沧州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自古便是交通要道和文化重镇。《过沧州》的创作背景也反映了作者对这一历史文化名城的深厚感情和独特见解。
诗中描绘了一幅夜晚乘船经过沧州时的景象:月光如水,船只在运河上缓缓行进,周围环境宁静而美丽。这不仅仅是一次旅行的经历,更是一种心灵的体验,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通过诗中的描述,读者可以想象出当时的场景,感受到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感悟和对家乡的眷恋。
《过沧州》不仅以其美丽的自然景观吸引了无数读者,也因其深邃的文化内涵和丰富的历史信息成为了研究中国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文本。对于喜爱中国传统文化的读者而言,这首诗不仅是欣赏的对象,也是一种学习和思考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