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至临清

汶水穷诸闸,西来更卫川。
堤黄犹有柳,浸白已无莲。
驿骑冲残日,城鸦起宿烟。
时时闻盗警,烽火似三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晚至临清》是明朝诗人邵宝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诗人邵宝:邵宝,字国贤,号二泉,是明代无锡人。他成化二十年(1484年)进士,官至南京礼部尚书,谥文庄。他的诗作以清和淡薄著称,文风则典重和雅。这种文学风格使得他的诗歌在文学史上独树一帜。

  2. 诗歌原文
    汶水穷诸闸,西来更卫川。
    堤黄犹有柳,浸白已无莲。
    驿骑冲残日,城鸦起宿烟。
    时时闻盗警,烽火似三边。

  3. 诗歌解读

  • 意境与情感:《晚至临清》描绘了一幅暮色降临时临清的景象,诗中“驿骑冲残日,城鸦起宿烟”展现了日落西山、夜幕将至的宁静与萧瑟之感。而“时时闻盗警,烽火似三边”则透露出战争的紧张氛围与边疆的不安。通过这些对比鲜明的意象,诗人表达了一种深沉的忧虑与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 历史背景:邵宝生活在明代,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战乱频发的时期。他的这首诗可能反映了当时的政治形势和社会状况。
  • 艺术特点:邵宝的诗注重语言的精炼与意境的营造,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抒发了他对时代变迁的感慨。他的诗作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是研究明代文学的重要文献。

《晚至临清》不仅是邵宝个人的文学成就,也是明代诗歌艺术的一个缩影。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分析,可以深入理解明代诗歌的特点及其背后的历史文化背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