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酒和邃庵先生

戒酒如障川,岂不立可止。
但恐矫杜心,变在太过里。
无量垂明文,万古师孔子。
不可善学可,闻诗为公喜。
维时月在寅,岁事从兹起。
谁云小大殊,谨始同一理。
我方醉公醇,乃辱谓知己。
来者公得之,往者吾过矣。
在德不在酒,公量日无涘。
答公述周书,尚克羞馈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止酒和邃庵先生》是明代诗人邵宝创作的一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戒酒的深刻理解和坚定信念。以下是这首诗的具体介绍:

  1. 作者简介:邵宝,字国贤,无锡人,成化甲辰进士,曾任南京礼部尚书。他的文学成就显著,其诗作多反映了儒家思想以及对道德品质的追求。
  2. 诗作原文:《止酒和邃庵先生》是邵宝的代表作之一,诗中表达了对于戒酒的坚持与理解。全诗如下:“戒酒如障川,岂不畏立可止。但恐矫杜心,变在太过里。无量垂明文,万古师孔子。”。
  3. 诗歌解析:此诗首句“戒酒如障川”,比喻戒酒如同阻挡水流的障碍,表明作者的决心与毅力。接下来两句“岂不畏立可止”则表达了对立即停止饮酒可能带来的后果的担忧。“但恐矫杜心,变在太过里”进一步强调了作者内心的矛盾与挣扎,担心过度追求而失去自我。“无量垂明文,万古师孔子。”这两句则是对孔子及其教诲的最高赞誉,表示通过戒酒可以学习到儒家的高尚道德,并以此指导自己的行为。
  4. 文学影响:《止酒和邃庵先生》作为邵宝的代表作品,不仅体现了他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也展示了他对于个人品德修养的重视。该诗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被视为明代诗歌艺术的一个典范。
  5. 文化意义:邵宝通过这首《止酒和邃庵先生》,传达了一个重要的信息:在追求个人修养的过程中,应当保持清醒的头脑和自律的精神。这一理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后人学习和借鉴的重要内容。

《止酒和邃庵先生》不仅是邵宝文学成就的象征,也是明代儒家思想的集中体现。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研究,人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的文学传统和哲学思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