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亭即景

小亭西畔画楼东,开遍阶前芍药丛。
梅子雨干还有雨,楝花风过更无风。
喜看池内鱼生子,惊退帘前燕逐虫。
坐久忽闻黄鸟语,绿杨深处午阴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小亭夜坐即景》是宋朝赵必常的作品,表达了作者夜晚在小亭中静坐,感受清风与自然之美的意境。以下是对这首作品的具体分析:

  1. 作品原文
  • 原文:小亭夜坐涤炎蒸,顿觉风清趣已成。数点流萤亭外度,儿童戏逐月边星。
  1. 作者介绍
  • 作者背景:《小亭夜坐即景》的作者是宋朝文人赵必常,他的生平和创作风格在文学史上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
  • 文学成就:赵必常不仅是一位诗人,还涉猎其他文学形式,如散文、词等,其作品多反映了宋代的文化氛围和时代特色。
  1. 作品赏析
  • 艺术手法:《小亭夜坐即景》运用了白描手法,通过对自然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夜景图。诗中的“数点流萤”和“儿童戏逐月边星”都是典型的意象,既表现了夜色的美,也增添了诗意的生活气息。
  • 情感表达:诗歌通过描绘夜晚的自然景观和人物活动,传达出了作者内心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大自然的热爱。这种情感的表达使得诗歌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小亭夜坐即景》不仅在文学上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而且在文化传承和教育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作为读者,了解这首诗不仅可以提高文学素养,还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