暇日西园内,问春春欲归。
雀惊看果落,蝶懒觉花稀。
积水斜通径,游丝暗着衣。
流光不可转,心事苦多违。
暮春后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暮春后园》是明代诗人孟洋的作品,展现了一个充满生机与哀愁的春天景象。下面将对该作品进行详细介绍和分析:
作品原文:暇日西园内,问春春欲归。雀惊看果落,蝶懒觉花稀。积水斜通径,游丝暗着衣。流光不可转,心事苦多违。
作者介绍:孟洋,字望之,一字有涯,明汝宁府信阳人。弘治十八年进士,授行人,进御史,因论张璁、桂萼事谪桂林教授。后官至大理寺卿。
诗词赏析:
- 该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略带忧伤的后花园景致,通过对春日景物的细腻描写,反映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内心的孤独和无奈。
- 诗中的“雀惊看果落,蝶懒觉花稀”通过动物的反应来衬托出春天即将结束的凄凉氛围,而“积水斜通径,游丝暗着衣”则用静态的景象营造了一种静谧而微妙的氛围。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明代,反映了作者在政治风波后对生活和自然的感悟。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和情感表达,展示了诗人深邃的情感世界和艺术造诣。
文化意义:该诗不仅具有高度的审美价值,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自然景观的细致入微的观察和内心世界的深刻挖掘。通过对自然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现代应用:在现代社会,虽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环境有了很大变化,但《暮春后园》所蕴含的情感和美学仍然值得人们学习和借鉴。它提醒现代人要珍惜时间,把握当下,同时也要学会在忙碌中寻找心灵的慰藉。
《暮春后园》不仅是明代诗歌的经典之作,也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瑰宝。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深入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也可以感受到作者深邃的情感世界和卓越的艺术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