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惭华发,怀中一子无。
为君频缓带,有妇即生珠。
清庙琳琅器,沙场汗血驹。
先公忠可悯,天意在诸孤。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四十惭华发,怀中一子无。
为君频缓带,有妇即生珠。
清庙琳琅器,沙场汗血驹。
先公忠可悯,天意在诸孤。
《喜陈元孝举第三子》是明代诗人屈大均的作品。
屈大均,字翁山、介子,号莱圃,是岭南三大家之一,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他不仅在文学上造诣深厚,还是一位杰出的学者和诗人。这首诗作的创作背景,与屈大均个人的经历密切相关。诗中通过“四十惭华发,怀中一子无”描绘了作者年迈而孤寂的晚年生活,同时流露出对儿子们的深深思念和期盼之情。
屈大均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家中的温馨场景:“为君频缓带,有妇即生珠”,表达了对家人的深切关怀。诗中的“清庙琳琅器,沙场汗血驹”则展示了他对家族后代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继承家业,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诗的最后一句“先公忠可悯,天意在诸孤”更是凸显了屈大均对家族忠诚的赞扬以及对天意的期待,希望子女们能够延续祖先的精神,不负所托。
屈大均的《喜陈元孝举第三子》不仅是一首情感真挚的诗歌,也是对其家族历史和文化传承的深刻反思。通过对该诗的研究,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屈大均的个人经历和思想感情,还能深入把握中国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和社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