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韩石耕

我闻黄山有汤泉,轩辕浴之飞紫烟。
琼楼珠阙万峰连,瀑布为梁度群仙。
白云弥漫如沧海,丹台石笋忽不在。
天风吹开金芙蓉,中有日月纷光彩。
送君归去餐日华,桃花片片是丹砂。
三日容颜如玉女,却来同我登青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韩石耕》是明朝末年至清朝初年广东番禺的诗人屈大均创作的一首七绝诗。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修养,还体现了其对友情和自然美景的珍视。以下将具体分析这首诗:

  1. 作者简介:屈大均(1630—1696),明末清初的著名学者、诗人和思想家。他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为“岭南三大家”,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曾参与反清活动,表现出他的文学和政治上的抱负。

  2. 诗歌原文
    我闻黄山有汤泉,轩辕浴之飞紫烟。
    琼楼珠阙万峰连,瀑布为梁度群仙。
    白云瀰漫如沧海,丹台石笋忽不在。
    天风吹开金芙蓉,中有日月纷光彩。
    送君归去餐日华,桃花片片是丹砂。

  3. 诗意解析

  • 第一段:“我闻黄山有汤泉,轩辕浴之飞紫烟。”描绘了一幅仙境般的画面,黄山温泉的传说令人向往,轩辕汤泉的氤氲升腾如同飞散的紫色烟雾,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
  • 第二段:“琼楼珠阙万峰连,瀑布为梁度群仙。”形容黄山的自然景观宏伟壮观,山峦叠嶂之间,瀑布如白玉般晶莹剔透,仿佛是神仙们过梁桥的通道。
  • 第三段:“白云瀰漫如沧海,丹台石笋忽不在。”这里的“雲海”用来形容天空中云雾缭绕的景象,给人以浩渺无垠的感觉;而“丹台石笋”则指传说中的神仙居所,似乎在暗示着人间仙境与神话世界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
  • 第四段:“天风吹开金芙蓉,中有日月纷光彩。”通过“天风”这个意象传递了一种超然脱俗的感觉,仿佛能吹散一切尘埃,带来纯净和光明。而“金芙蓉”象征着珍贵和美丽,也暗示了自然界的神奇和美好。
  • 第五段:“送君归去餐日华,桃花片片是丹砂。”这句话表达了送别朋友时的深情和不舍,同时借用“桃花”这一植物象征来表达对友人的祝福和期望。最后一句中的“丹砂”是一种矿物,常用于颜料和药材,这里用来比喻友人的美好品质和成就。
  1. 主题思想
  • 通过对黄山美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以及对理想境界的向往。《送韩石耕》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生动描绘,更是诗人情感的真实流露,反映了他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1. 艺术特色
  • 屈大均的诗歌以雄浑豪放著称,这首诗也体现出这一点。《送韩石耕》在形式上继承了古典诗歌的传统,语言简洁却意境深远,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1. 历史文化背景
  • 屈大均所处的时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转折期,社会动荡不安,而他的作品却能在动荡之中保持文化的连续性和独立性。这种文化立场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显得尤为难能可贵。

《送韩石耕》不仅展现了屈大均深邃的思想和高远的志向,也反映出他独特的诗歌风格和对自然的热爱。这首诗不仅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也是研究屈大均以及明代后期至清代初期诗歌发展的重要文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