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昔游太华,亦上终南山。为寻仙人清霞子,那知乃在东湖间。
本是紫髯一将军,家在贺兰临塞云。赫连台畔时游猎,花马池前成典坟。
曾逐孙公大司马,血战黄巾郏城下。七日霖雨真可怜,三军粮绝泪频洒。
潼关再战功垂成,天妒孙公使结缨。为忠只有乔参赞,作叛何多白总兵。
清霞此时河南走,黄石兵书尝系肘。英雄且战且学仙,旷达一吟一饮酒。
九圣微言久寂寥,神明幽赞暮还朝。王弼天人谈不倦,庄周蝴蝶梦相邀。
东湖水自罗浮落,石室烧丹汝新作。要将鸡犬共冲云,莫使嫦娥先窃药。
潘茂名、郁先生,千年象数相传授,后天之学汝尤精。
至人变化无生死,一龙一蛇谁得似。曼倩何妨谑浪多,老聃不在虚无里。
夏日荷花满湖绮,玉琴三弄鸳鸯起。我言素女即丹砂,君欲云英化为水。
赠清霞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赠清霞子》是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屈大均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展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厚意和对自然风光的热爱。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作者简介:屈大均(1630—1696),字翁山,号莱圃,广东番禺人。明代末年的文学巨匠,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为“岭南三大家”。他不仅是一位博学的学者,还是一位多产的诗人。他的诗歌作品在明清之际的文学舞台上占有重要地位,被后人誉为“广东徐霞客”。
诗作原文:《赠清霞子·我昔游太华》
- 我昔游太华,亦上终南山。
- 为寻仙人清霞子,那知乃在东湖间。
- 本是紫髯一将军,家在贺兰临塞云。
- 诗意解析:
探索仙境的旅程:诗的开头两句“我昔游太华,亦上终南山。”描绘了诗人年轻时的一次远行,前往华山之巅的终南山,这不仅是一次对自然界美景的探索,也是对精神世界的一次升华。
寻找神秘的仙人:“为寻仙人清霞子,那知乃在东湖间。”表达了诗人对于神秘境界的追求,以及在现实与理想之间的迷茫。他本以为能够找到传说中的仙人清霞子,却意外地发现这位仙人实际上就隐藏在东湖之中。这一转折增加了诗歌的神秘色彩和深度。
揭示身份与真实位置:“本是紫髯一将军,家在贺兰临塞云。”揭示了诗人的真实身份——一名紫髯将军,他的家族背景和历史使命也由此展开。
- 艺术特色:
丰富的意象使用:《赠清霞子》运用了许多象征和隐喻手法,如“终南山”、“东湖”、“仙人清霞子”等,这些意象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涵,也加深了读者的想象空间。
深刻的情感表达:整首诗通过诗人对自然的描绘和对友人的追寻,表达了他对自由、探索和超越现实束缚的渴望。这种情感表达直抵人心,引发读者的共鸣。
- 社会影响:
- 文学价值:作为明代到清代过渡期的文学作品,《赠清霞子》不仅展示了屈大均卓越的文学才能,也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的变化。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和人物心理的刻画,该诗成为了研究明清时期文人心态的重要文献。
《赠清霞子》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旅行记或寻仙记,它更是一部蕴含着深厚文化底蕴和哲学思考的作品。通过深入分析这首古诗,不仅可以领略其艺术魅力,还可以从中汲取智慧和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