薏苡谣

食米得薏,薏一米二。
从郎二米,侬只一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薏苡谣》是明代诗人屈大均的一首古诗,全文如下:食米得薏,薏一米二。从郎二米,侬只一薏。 这首诗通过简洁而富有节奏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关怀和对生活琐事的细腻观察。以下是对该诗更为详细的介绍:

  1. 作者背景
  • 屈大均: 屈大均(1630—1696),初名绍隆,字介子、翁山,广东番禺人。他的诗歌作品多表现出民族意识、关注人民的疾苦,风格雄浑高远,受到杜甫、李白的影响,在岭南三大家中占据首位。
  • 时代: 这首诗作完成于明代末年,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历史背景下,诗人对于人民苦难的关注和同情。
  1. 诗意解析
  • 食米得薏:意喻通过辛勤工作和劳动,人们能够获得基本的生活保障,即“食米”。
  • 薏一米二:这里的“薏”指的是粮食中的米,而“一米二”则形象地描述了农民劳作后的成果,即产出的米与投入的劳动相比,比例约为二比一。
  • 从郎二米,侬只一薏:表达了诗人对劳动者辛苦付出的感慨。虽然从郎(即从上级或领导那里)得到的大米可能更多,但他们所得到的只是自己的一份份额。这反映了诗人对公平分配的思考,也体现了他对普通劳动者辛劳的尊重。
  1. 文学价值
  • 民族意识:屈大均的诗歌中充满了强烈的民族意识和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他的作品不仅记录了个人的生活经历,而且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普遍状况,展现了作者的民族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 艺术风格:屈大均的诗风雄浑高远,兼具杜甫的沉郁与李白的奔放。他的诗词语言精炼,情感真挚,能够深刻表达个人情感和时代脉搏,是研究明清时期岭南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文献。

屈大均的《薏苡谣》不仅是一首表达诗人对人民疾苦关注的诗歌,也是研究岭南地区历史文化的宝贵资料。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可以领略到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还可以深入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现实和人文情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