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石屋

一枝栖已定,旧丛未全贫。
白水连三亩,青山作四邻。
鸟虫披古篆,牛马应时人。
独爱林间月,无由寄许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石屋》是明朝诗人侯一元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以下是这首诗的详细内容:

  1. 诗歌原文
    一枝栖已定,旧业未全贫。白水连三亩,青山作四邻。 鸟虫披古篆,牛马应时人。独爱林间月,无由寄许询。

  2. 诗歌赏析

  • 艺术风格与手法:《寄石屋》展现了一种淡泊明志、返璞归真的美学追求。诗中运用了朴素的自然景物描绘,通过对白水、青山、鸟虫等细节的描写,构建了一种清新脱俗的艺术境界。
  • 意象与情感:在这首诗中,“独爱林间月”这一意象尤为突出,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无由寄许询”也透露出诗人对于交流与传递思想方式的某种无奈和渴望。
  1. 创作背景
  • 作者生平简介:侯一元,明代诗人,活动于明朝中期,具体生卒年不详,籍贯不详,以《寄石屋》留名后世。
  • 创作时期与时代背景:《寄石屋》的创作时间难以考证,但可以推断其创作于明朝中后期,这一时期中国社会正处于文化多元与思想解放的阶段,诗歌作为文学的一种表达形式,反映了这一时期的文化特点和文人的内心世界。
  1. 作品影响
  • 文学地位:《寄石屋》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是研究明代诗歌的重要作品之一。通过这首诗,可以窥见当时文人的生活状态与精神面貌,为研究明代文学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 后世评价与传承:历代以来,许多学者对这首诗进行了研究和评价。《寄石屋》的文本及其艺术成就受到了广泛的赞誉,其在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占据了独特的地位。

《寄石屋》不仅展示了诗人侯一元的诗歌才华,还反映出明代社会的文化风貌和文人的精神追求。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情感表达,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