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似圆珠浴碧□,凌空□□□□□。
一番雨过青堪掬,四际烟收翠作团。
障月□□迷鹤梦,停云爽气逼人寒。
悬知绝顶多梧竹,欲借秋风翔凤鸾。
圆珠积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圆珠积翠》是明朝诗人黄琏的作品。《圆珠积翠》不仅体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深刻感悟,还蕴含了丰富的文化意蕴和艺术价值。以下将从几个方面对这首诗作进行介绍:
- 诗歌原文
- 圆珠西北障官衙,叠叠峰峦接九华。山国随缘售楚璧,紫霄有路饵丹砂。茏葱晓色验灵蕴,罨画晚山衬绮霞。微径萦纡入林麓,云中鸡犬几人家。
- 这首诗的原文充满了浓郁的自然气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通过对西北地区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的描绘,展现了一种与世无争、宁静致远的生活态度。诗中的“叠叠峰峦”和“紫霄”等词汇,既形象地描绘了山峰的连绵起伏,又赋予了这些自然景观以神秘色彩。而“笼葱晓色”和“罨画晚山”则进一步突出了日出和夕阳下的自然美景,让人仿佛置身于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之中。最后,诗中的“微径萦纡入林麓,云中鸡犬几人家”则将读者带入了一处远离尘嚣、宁静祥和的小村落,让人感受到一种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妙感受。
- 诗歌译文及注释
- 译文:
圆珠(即昆仑山)位于西北方向,山脉层叠,与九华山相连。
山峦如同珍贵的楚国玉璧,紫霄山上有成仙之路。
清晨,山色青翠欲滴;傍晚,山色如锦绣般绚丽。
一条小路蜿蜒曲折,通往山林深处,云雾缭绕,隐约可见几户人家。
- 注释:
- “圆珠”:昆仑山的别称。
- “西北障官衙”:形容昆仑山高耸入云,如同一道天然屏障,守护着官府。
- “叠叠峰峦”:形容昆仑山的山峰层层叠叠,连绵不绝。
- “楚璧”:指楚国的玉璧,这里比喻昆仑山的美丽。
- “紫霄”:指道家的紫霄宫,传说中有仙人居住。
- “笼葱晓色”:形容清晨阳光下的山色青翠。
- “罨画晚山”:形容傍晚时分,夕阳西下,山色如锦绣般绚丽。
- “微径萦纡”:形容山路弯曲曲折,引人遐想。
- “云中鸡犬几人家”:描述在云雾缭绕的环境中,隐约可见的几户人家。
- 作品赏析
- 《圆珠积翠》作为一首七言律诗,其形式整齐,韵律和谐,读来朗朗上口。全诗以“圆珠”为引子,开篇便描绘了昆仑山的高峻和壮丽。接着,诗人通过对昆仑山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独特的自然风貌,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同时,诗中的“紫霄有路饵丹砂”等句子,更富有诗意,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
- 背景资料
- 作者介绍:黄琏,字仲明,号东岩,明朝时期的著名文学家。《圆珠积翠》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也是明朝文学的重要代表之一。黄琏的诗歌以其清新脱俗、意境深远而著称,他的作品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和个人的情感体验,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 写作背景:《圆珠积翠》创作于明朝时期,当时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环境为其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作为一个文人,黄琏可能经常游览西北地区的名山大川,对这些自然景观有着深刻的感受和独特的理解。因此,他的诗歌往往能够抓住这些自然景观的特点,通过简洁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传达出来,展现出一种超越现实的艺术美感。
《圆珠积翠》不仅是明代文学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宝贵遗产。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和欣赏,人们不仅可以感受到古人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还可以从中汲取到丰富的生活智慧和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