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陂池不用钱,乘舟采向冶湖边。
但须插架妆生态,自去疏枝自拣泉。
舟行见荷花折插瓶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舟行见荷花折插瓶中》是明末清初诗人范景文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 作者介绍:
- 范景文,字梦章,号思仁,明河间府吴桥人。他是一位具有深厚文学修养与政治经历的诗人。其作品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文人的思想情感,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诗歌原文:
不用陂池不用钱,乘舟采向冶湖边。
但须插架妆生态,自去疏枝自拣泉。诗意解析:
- “不用陂池不用钱”:此句表明范景文创作时并不需要依赖特定的地点或资源,体现了其诗作的广泛性和自由性,同时也暗示了他对自然美的独特感悟。
- “乘舟采向冶湖边”:描绘了一幅诗人亲自驾船到冶湖边寻找荷花的画面,生动地展现了诗人亲身体验自然之美的情景。这种直接描写方式使得诗歌具有很强的画面感和感染力。
- “但须插架妆生态”:这里的“妆生态”可能指将荷花插在花瓶中以装饰环境或者作为艺术品来欣赏。这既显示了诗人对细节的精心观察,也表达了他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珍视和追求。
- “自去疏枝自拣泉”:诗人不仅采集花朵还亲自去挑选适合插花的泉眼,这一细节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细致入微和对艺术创作的认真态度。这也反映了诗人对于自然规律的尊重以及对美的不懈追求。
- 文化背景:
- 《舟行见荷花折插瓶中》创作于明朝末年,当时的社会背景复杂多变,文人的生活受到很大影响。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范景文能够保持个人的文学追求和艺术表达,实属不易。他的诗歌反映了那个时代文人的内心世界及其对传统文化的坚守与发扬。
《舟行见荷花折插瓶中》不仅是一首诗歌,它更是范景文生活哲学、审美情趣和文化责任感的体现。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赏析,不仅可以领略到古代诗歌的独特魅力,还可以深入理解诗人的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