邺下别陈户曹之金陵予如塞上

河邺伤心处,驱车路不同。
马声分远霭,人影散寒空。
玉塞黄图外,金陵王气中。
愁来两相忆,春至有归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邺下别陈户曹之金陵予如塞上》是明代诗人林大春所作,为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以其深沉的情感和独特的意境,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未来的无限期许。以下是对这首古诗的详细介绍:

  1. 诗歌原文
  • 开篇描绘:首句“河邺伤心处”,以“伤心”二字开篇,既点明了地点“河邺”,又表达了诗人对往事的哀伤情绪。
  • 情感转折:接下来的句子,“驱车路不同”,转折出诗人即将离开此地、踏上新的路途的情感。
  • 自然景象描写:“马声分远霭,人影散寒空”,通过马声与远霭、人影与寒空的对比,营造了一种空旷而冷清的氛围。
  • 历史与现实的对比:“玉塞黄图外,金陵王气中”,这里的“玉塞”和“黄图”象征着古代的辉煌,而“金陵王气中”则暗示了诗人心中的历史记忆。
  • 结尾感慨:“愁来两相忆,春至有归鸿”,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期盼。
  1. 作品赏析
  • 主题表达:此诗通过对河邺之地的离别之情,展现了诗人对过去的回忆以及对未来的展望。
  • 艺术手法:诗人巧妙地运用自然景观与人的情绪相结合的手法,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哲理。
  • 语言特色:五言律诗的语言精炼,节奏感强,读来朗朗上口,具有很强的音乐美。
  1. 写作背景
  • 作者介绍:林大春(约1497年—约1536年),字孟晋,号青莲居士,明代著名文学家、画家。他的作品多以抒发个人情感为主,风格独特,深受后世喜爱。
  • 创作时期:据史料记载,《邺下别陈户曹之金陵予如塞上》创作于明代中期,这一时期的文人普遍关注国家大事与民族命运。
  1. 历史背景
  • 时代背景:明代中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政治相对稳定,经济文化繁荣,但同时也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压力。在这样的背景下,文人的诗歌创作往往充满了深刻的历史感和现实关怀。
  • 地域文化:河邺地区是明代的重要文化中心之一,文人聚集,文化交流频繁,这为林大春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1. 思想内涵
  • 历史观照:通过描绘历史场景和抒发个人感情,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兴衰、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注。
  • 人生态度:诗中的离别之情和未来的期望,展现了诗人对于人生道路的选择和对未来的积极态度。
  • 哲学思考:诗中的自然景象与人文情感相互交融,揭示了诗人对于人与自然、过去与未来关系的哲学思考。

《邺下别陈户曹之金陵予如塞上》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部蕴含着丰富历史和文化信息的艺术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明代的文化背景和当时的社会状况,以及诗人的个人情感和艺术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