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湖歌

丹成黄鹤去,湖上空千秋。
黄鹤胡不归,高视翔九州。
九州已陈迹,千秋谁复游。
幸子出未暮,纵观沧海流。
澄心坐岩壑,雅志凌坟丘。
徵书下云汉,湖山空复愁。
长揖谢湖山,吾志在皇休。
皇休迈三五,余心良已酬。
岂学鸱夷子,区区事吴谋。
谋成忌鸟喙,空泛五湖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药湖歌》是明代诗人林大春创作的一首五言排律。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作品:

  1. 作者介绍:林大春,明朝广东潮阳人,字邦阳,一字井丹。林大春在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中进士,曾任浙江提学副使等职。因其直言进谏被罢官,但最终有集传世。《药湖歌》的创作背景,反映了林大春身处政治风波中的感慨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2. 原文赏析:《药湖歌》以“药”作为主题,通过描绘黄鹤不归、高视翔九州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由飞翔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无奈。诗中“丹成黄鹤去,湖上空千秋”等句,生动地描绘了一幅空灵的画面,展现了诗人超然物外的情怀。
  3. 艺术特点:《药湖歌》在形式上属于五言排律,这在当时是一种较为成熟的诗歌体裁。其内容与意境相结合,既有深沉的历史感,又有浓厚的个人色彩,体现了明代诗歌的特点和水平。
  4. 历史价值:林大春的这首诗不仅在当时受到赞誉,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思想内容,成为研究明代诗歌的重要资料,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 文化影响:林大春的这首诗及其创作背景,不仅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反映,更是对个体情感和精神追求的抒发。它启示人们在面对困境时,仍应保持内心的独立和自由,追寻自己心中的“皇休”。

《药湖歌》不仅是林大春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整个明代诗歌创作的一种贡献。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思想内容,为人们提供了宝贵的文学财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