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峰峦不借春,短篱疏竹亦堪贫。
从知宇宙无多事,不道清虚解绊人。
老去祇扶青竹杖,醉来忘裹白纶巾。
行囊亦有青精饭,知就何山更卜邻。
题罗一峰同春书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题罗一峰同春书屋》是一首由明代诗人林光创作的古诗。下面将对该诗进行详细介绍:
作者简介:林光,明东莞人,字缉熙,号南川,晚年又号南翁。成化元年(1465年)举人。筑室榄山,拜陈献章为师,近二十年问学。得白沙学问精粹,为白沙第一弟子。二十年会试中乙榜,授浙江平湖教谕,勉励学子探本穷源。历官国子监博士、襄阳王府左长史。正德八年致仕归家,卒年81岁。
诗歌原文及注释:《题罗一峰同春书屋》,何处峰峦不借春,短篱疏竹亦堪贫。从知宇宙无多事,不道清虚解绊人。老去祇扶青竹杖,醉来忘裹白纶巾。行囊亦有青精饭,知就何山更卜邻。
艺术特色和价值:在艺术上,林光的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以及对人生态度的感悟。在价值上,它反映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尊重,以及追求精神自由和超脱世俗束缚的人生理想。此外,林光的诗作在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他的文学成就不仅体现在诗歌创作上,还包括他对经史的通读和吴澄论学的深入研究。
《题罗一峰同春书屋》不仅是林光个人情感和哲学思考的体现,也是其文化修养和人生哲学的自然流露。通过对这首诗的赏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明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及其文化背景,进而对中国古代文学有更为全面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