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章怀罗一峰

握手巴丘别一峰,洪城今雨又谁同。
滕王阁畔波涛远,孺子亭前春思浓。
总把升沉供冷眼,恒拚潦倒醉东风。
知他南浦桥头水,曾载游人月几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豫章怀罗一峰》是明朝诗人林光的作品,这首诗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罗一峰的怀念之情。下面将详细解析这首诗的内容、艺术特色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

  1. 作者简介:林光,字缉熙,号南川,明代东莞人。他是成化元年(1465年)的举人,曾筑室于榄山并拜陈献章为师,得白沙学问精粹,被推为白沙第一弟子。林光后来在国子监担任博士,并历任襄阳王府左长史等职,正德八年(1513年)退休后去世,享年81岁。

  2. 作品原文及译文:《豫章怀罗一峰》是一首五言古诗,原文如下:“握手巴丘别一峰,洪城今雨又谁同。滕王阁畔波涛远,孺子亭前春思浓。总把升沈供冷眼,恒拚潦倒醉东风。知他南浦桥头水,曾载游人月几篷。”该诗通过细腻的语言和生动的画面,描绘了作者与友人间的情感交流和离别之痛。诗中“滕王阁畔波涛远”等句,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不舍之情。

  3. 作品赏析:《豫章怀罗一峰》以其简洁而深情的笔触,表达了诗人对逝去友情的怀念。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如“滕王阁畔波涛远”和“孺子亭前春思浓”,诗人巧妙地将个人情感融入自然景观之中,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哲理性。

  4. 写作背景:据《明史·艺文志》,林光的诗歌创作受到了当时学术风气的影响。他不仅接受了白沙学派的哲学思想,还深受其影响,将其应用于诗歌创作之中。此外,林光的诗歌也反映了明代社会的某些特点,尤其是文人阶层的生活状态和个人情感。

  5. 文学价值:《豫章怀罗一峰》不仅是林光个人的文学成就,也是明代诗歌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人文关怀,成为研究明代文学的重要文献,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豫章怀罗一峰》不仅因其艺术价值而被后人传颂,更因其深刻地体现了作者的情感世界和人生观念。这首诗作为明朝文学作品的一部分,对于理解当时的文化背景和文学潮流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