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南安吟风弄月台

几点奎星久聚天,斯文谁假此因缘。
人间有子还须父,天下无师孰与传。
风月会归心醉后,云山高在笔头边。
崇卑品秩今休问,日在晴空水在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经南安吟风弄月台》是明代诗人林光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以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明代诗歌的一颗璀璨明珠,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和文人的理想追求。下面将简要介绍这部作品:

  1. 诗人简介:林光,字缉熙,号南川,晚年又号南翁,明东莞人。他是成化元年(1465年)举人,筑室榄山,拜陈献章为师,来往问学近二十年。得白沙学问精粹,推为白沙第一弟子。二十年会试中乙榜,授浙江平湖教谕,勉励学子探本穷源,躬身修行。历官国子监博士、襄阳王府左长史。正德八年(1513年)致仕归家,卒年81岁。

  2. 诗歌内容:《经南安吟风弄月台》描绘了诗人在游览南安时所见到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通过细腻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诗人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诗中既有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也有对社会现实的反思,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高远的志向。

  3. 艺术特色:林光的这首诗歌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同时,诗中的哲学思考也体现了明代文人的文化自信和独立精神。

《经南安吟风弄月台》不仅是明代诗歌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影响了无数的读者和学者,成为了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对于爱好文学和历史的朋友来说,深入研究和欣赏这首诗,无疑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和智慧上的启迪。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