巉岩历尽到山门,万木丛边酒一樽。
霜叶步穿僧径滑,松香烟绕谷云屯。
富春山拥螺千点,丁字溪蟠线一痕。
胜处未经欧九眼,欲将佳致与谁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巉岩历尽到山门,万木丛边酒一樽。
霜叶步穿僧径滑,松香烟绕谷云屯。
富春山拥螺千点,丁字溪蟠线一痕。
胜处未经欧九眼,欲将佳致与谁论。
《登严州北高峰圆通院》是明朝诗人林光的文学作品。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及其背景、艺术特色:
作者介绍:林光,明代诗人,其创作活动时期大约在明朝中后期,他的诗歌多描绘自然景色,以山水为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登严州北高峰圆通院》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一首著名作品。
诗作原文:原文如下:巉岩历尽到山门,万木丛边酒一樽。霜叶步穿僧径滑,松香烟绕谷云屯。富春山拥螺千点,丁字溪蟠线一痕。
诗作鉴赏: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秋日画面。诗人首先描写了攀登北高峰的道路,用“巉岩历尽”来形容山路的崎岖,然后写到山门的景色,“万木丛边酒一樽”,展现了山林间的幽静与美好。接下来是对秋天特有的霜叶和松烟进行了细致的描绘,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这寂静的山林之中。最后,通过对富春山和丁字溪的描述,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和谐。
《登严州北高峰圆通院》不仅是明朝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更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它不仅展现了作者深邃的艺术造诣,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风貌,对于理解古代文人的精神世界提供了一扇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