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典簿史奈致仕还沁源

幕下怜君勇乞身,归程刚好及初春。
马骡相逐迎孙子,山水安排作主宾。
混迹自堪忘势分,知几终不厌清贫。
桑麻满地花红白,村酒时看酌野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赠典簿史奈致仕还沁源》是明代诗人林光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林光,字缉熙,号南川,晚年又号南翁,是明东莞人。林光是林彦愈的儿子,成化元年举人,筑室欖山,拜陈献章为师,学习近二十年,得白沙学问精粹,被推为白沙第一弟子,二十会试中乙榜,授浙江平湖教谕,勉励学子探本穷源,躬身修行。

  2. 诗歌原文:幕下怜君勇乞身,归程刚好及初春。马骡相逐迎孙子,山水安排作主宾。混迹自堪忘势分,知几终不厌清贫。桑麻满地花红白,村酒时看酌野人。

  3. 诗歌解析:此诗描绘了典簿史在离开官场后回归故乡的生活场景。首句“幕下怜君勇乞身”,表达了作者对这位官员勇于辞职的同情和赞赏之情,暗示了这位官员的勇气和决心。接下来的诗句“归程刚好及初春”,则展现了归乡途中的美好时光,春天的景色与归来的心情相互映衬。第三、四两句“马骡相逐迎孙子,山水安排作主宾”,描绘了典簿史与家人欢聚一堂,享受田园生活的温馨画面。第六、七句“混迹自堪忘势分,知几终不厌清贫”,反映了这位官员淡泊名利,超然物外的心境。最后两句“桑麻满地花红白,村酒时看酌野人”,更是将乡村生活描写得细腻生动,充满了乡土气息和人情味。

这首《赠典簿史奈致仕还沁源》不仅以其优美的词藻和深刻的意境著称,而且通过简洁而富有画面感的语言,生动地展示了一位古代官员辞官归隐的生活状态及其内心的真实感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