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同林秀才游衍真观

蓬岛烟霞合,琳宫日月开。
洞阴当积雪,地古半藏苔。
竹已成龙去,人因访鹤来。
欲飞王令舄,且醉葛洪杯。
果熟经时换,炊香待梦回。
晴光偏悦鸟,腊色尚欺梅。
意静寒泓水,心同槁木灰。
凤笙如可学,吹月上瑶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冬日同林秀才游衍真观》是明代诗人林鸿创作的一首五言排律。这首诗通过描绘冬日景色,表达了作者与友人共游真观的愉悦心情以及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下是对这首诗及其相关信息的具体介绍:

  1. 作者信息:《冬日同林秀才游衍真观》的作者是明代福建福清人林鸿,字子羽,性落拓不善仕,年未四十自免归。林鸿工诗,为闽中十才子之首,有《鸣盛集》。他的诗歌创作在当时享有盛誉。
  2. 诗歌原文:蓬岛烟霞合,琳宫日月开。洞阴常积雪,地古半藏苔。竹已成龙去,人因访鹤来。欲飞王令舄,且醉葛洪杯。果熟经时换,炊香待梦回。晴光偏悦鸟,腊色尚欺梅。意静寒泓水,心同槁木灰。凤笙如可学,吹月上瑶台。
  3. 主题思想:此诗主要通过冬日景象和游观活动,展现了林鸿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通过对真观美景的描写,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纷扰、向往自然和谐之美的情感态度。
  4. 艺术特色:在艺术手法上,林鸿运用了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比喻,将自然景观和人文活动巧妙结合,使整首诗显得既具哲理又充满诗意,充分体现了古代文人骚客的风雅情趣。
  5. 历史文化价值:作为明朝文学的代表作品之一,《冬日同林秀才游衍真观》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不仅展示了明代诗歌的艺术成就,也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风貌和人们的生活方式。

《冬日同林秀才游衍真观》不仅是一首美丽的诗篇,更是林鸿对自然美景与人文情怀的一次深刻表达。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人的生活哲学和审美追求,以及他们在自然与艺术之间寻求和谐统一的精神境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