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贡泰甫尚书韵别吴君济掾史

东风蒲柳满江濆,杯酒离亭暂别君。
春事又随红紫老,人生每似燕鸿分。
榕亭雨过闻莺语,桑海天青见鹤群。
东府仙人应握手,三神高处望红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用贡泰甫尚书韵别吴君济掾史》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的创作年代大约在公元769年,当时杜甫正处在他生命中的中年阶段。此诗作于成都草堂,与友人吴君济相别时所写。

全诗如下:

西川来少妇,北客去王孙。
莫见长安曲,空惊洛社魂。
江花随席舞,海燕入帘翻。
为问长沙守,何门得献珍。

首联“西川来少妇”,指的是诗人的妻弟杜位的妻子(也就是杜甫的妻子)带着女儿从四川来到京城长安。次联“北客去王孙”则是指杜甫自己作为北方来的客人,离开长安回到洛阳老家。第三联“莫见长安曲”表达了杜甫对故乡的眷恋之情,以及他对那些在长安城中流行的乐曲感到陌生甚至有些畏惧。第四联“空惊洛社魂”则是说他离开长安后,怀念故乡的感情如同洛阳人参加社祭时的激动情感一样,充满了哀愁和思念。最后一句“为问长沙守,何门得献珍”则是杜甫询问长安的守门人,不知道怎样才能把家乡的特产贡献给皇帝。

《用贡泰甫尚书韵别吴君济掾史》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表达,展现了杜甫对故乡、朋友和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同时也反映了唐代社会的某些特色,如官场的腐败、文人的生活困境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