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时一转瞬,花开不常好。
委身事夫君,百岁期长保。
梅实犹未仁,孤坟已青草。
帘前语春燕,未与伤怀抱。
有生终有灭,值幸迟与早。
孤存亦夫存,念之忧心捣。
为植坟上松,松长妾应老。
严田仇节妇纪
介绍
林俊是《严田仇节妇纪》的作者,该诗作创作于明代,是一首具有深刻社会意义和艺术价值的诗歌。林俊不仅是一位文学家,也是明朝时期的一位重要官员,他的生活经历、政治生涯以及其文学作品都值得人们研究和探讨。《严田仇节妇纪》作为其代表作之一,不仅展示了林俊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伦理观念与人文关怀。
从文学价值来看,《严田仇节妇纪》体现了林俊对传统儒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在这首诗中,“晴时一转瞬,花开不常好”等句子描绘了自然景象与人世间的无常,反映出诗人对人生无常和世事变迁的深刻认识。同时,“松长妾应老”一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女性悲剧命运的深切同情和悲悯情怀。这些内容不仅展现了诗人的人文关怀,也丰富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表现手法和思想深度。
从历史背景来看,林俊的生平与《严田仇节妇纪》的创作密切相关。林俊生于明成化十四年(1478),是一位进士出身的官员。他曾历任多个官职,并在嘉靖时期官至刑部尚书。在政治生涯中,林俊曾直言进谏,为朝廷解决了不少问题。然而,由于他的直言敢谏,最终遭到了皇帝的忌惮,被贬至边远地区。这一经历使得林俊对权力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为他日后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情感体验。
从社会影响来看,《严田仇节妇纪》作为林俊的代表作,不仅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也在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情的笔触,触动了无数读者的心弦,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瑰宝之一。它不仅是诗人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与批判。通过这首诗,人们可以窥见明代社会的某些侧面,了解那个时代人们对生活、爱情、道德和正义的看法与追求。
从艺术特色来看,《严田仇节妇纪》在艺术上亦有独到之处。诗人运用了大量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如“孤坟已青草”、“为植坟上松”,不仅形象地描绘了节妇的悲惨遭遇,同时也反映了作者的情感世界。此外,诗中的对比手法也十分明显,如“梅实犹未仁,孤坟已青草”将节妇的不幸境遇与自然界的美好景象相对比,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效果,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严田仇节妇纪》不仅是林俊个人的文学成就,也是明朝乃至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研究,不仅能领略到林俊的文学才华,也能深刻理解古代社会的伦理观念和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