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马嘶送归有光

白杨花飞江水黑,江头行人头尽白。青山日出烟尘昏,马上谁为都门客?
都门豪客长安儿,蒲萄百斛柳千丝。戎装玉骏邯郸姬,虎旗绣簇红鸦啼。
长安三月春未暮,城中不见游人归。游人归,醉满堤。
青草长,征马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征马嘶送归有光》是明代诗人俞允文创作的一首古诗,描绘了一幅壮阔的边塞景象。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征马嘶送归有光》的作者是明代苏州府昆山人,字仲蔚的俞允文。他年未四十,专力于诗文书法,并有《俞仲蔚集》流传后世。在明代文人中,他以不应对科举而闻名,他的诗歌创作尤其受到赞誉。
  2. 诗歌原文:《征马嘶送归有光》的全文如下:白杨花飞江水黑,江头行人头尽白。青山日出烟尘昏,马上谁为都门客?都门豪客长安儿,蒲萄百斛柳千丝。戎装玉骏邯郸姬,虎旗绣簇红鸦啼。长安三月春未暮,城中不见游人归。游人归,醉满堤。青草长,征马嘶。
  3. 诗作赏析:《征马嘶送归有光》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边塞地区的自然风貌和人文景观。诗中“白杨花飞江水黑,江头行人头尽白”描写了春天江边的景色,给人一种苍茫、辽远之感。而“马上谁为都门客? 都门豪客长安儿”则揭示了边关的繁华与繁华背后所承载的深沉情感。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展示了明代诗人俞允文对边塞生活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成为研究明代边关文化的重要文献。

《征马嘶送归有光》不仅作为一首优美的边塞诗被后人传颂,其所蕴含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也值得深入挖掘。通过阅读和学习这首诗,可以更好地理解明代社会的文化背景以及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