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见雍门周,苦调能使田文忧。又不见商陵牧,别鹤凄凉不成曲。
伯牙之琴出成连,古意妙契羲皇前。山中净扫苍苔石,坐倚松风调素弦。
大弦声迟小弦急,虬龙起舞鹓鸾集。长河澒洞泻出悬崖颠,高山万丈峨峨倚天立。
舜文不作识者稀,赏音惟有钟子期。一曲未终白日暮,适意忘形归去迟。
我思古人不易得,耻共今人听筝笛。囊中亦有伯牙琴,不遇知音空太息。
伯牙抚琴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伯牙抚琴图》是元代画家王振鹏的绢本墨笔画作品,描绘了春秋时期音乐家伯牙与钟子期之间深厚的友谊。这幅画作不仅以其精湛的艺术技巧闻名,而且其背后的故事也广为流传,成为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伯牙和子期的故事源自《吕氏春秋》,讲述了伯牙弹琴时钟子期能够理解琴音中蕴含的高山流水之志,两人因此成为知音。这一故事被后世广泛传颂,成为千古佳话。在王振鹏的绘画中,这一故事得到了艺术化的再现,通过笔墨的运用,将两位主角的形象、神态以及周围环境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艺术表现上,《伯牙鼓琴图》以水墨线条勾勒出五位人物的形象,其中左边是端坐于石上的伯牙,面容清秀,神态专注。他左手横放一琴,右手挥动着琴弦,正在弹奏。而右边则是坐在大石之上倾听的子期,他身着长袍,表情专注,仿佛完全沉浸在音乐之中。画面中其他的人物则各自表现出不同的情感和状态,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
《伯牙鼓琴图》不仅仅是一幅画,它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的精神追求和艺术风格。这幅作品不仅展现了王振鹏的高超艺术成就,也反映了中国古典文化中关于音乐和友谊的独特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