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行园

山园积雨后,步屟惜余春。
柳似酣眠客,花如倦舞人。
啼莺上乔木,迸笋过比邻。
韶景行看尽,嬉游可厌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雨后行园》是元末明初的袁凯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该诗描绘了久旱之后,雨水滋润大地的景象,以及作者在雨后漫步园中时的感受和所见。以下是对该诗歌更为细致的介绍:

  1. 作者简介:袁凯,字景文,号海叟,松江府华亭人,元末明初时期的一位著名诗人。他在洪武初年被授予御史之职,因直言进谏而得罪权臣,最终请求告老还乡,享年寿终。除了这首《雨后行园》,袁凯还有其他著名作品,如《白燕》一诗,显示了他广泛的文学才能和深厚的文化素养。
  2. 诗歌原文:旱云不可沮,丘园生意穷。旨蓄已无遗,何以御吾冬。昊天无终极,玄化沛神功。密云兴四郊,飞雨蔽遥空。涸池既灌荡,长沟复淙潨。衰茄渐回紫,梨亦高垂红。堤柳更薄阴,汀花还短丛。荒陇爱登陟,平林望青葱。即此已愉悦,固知慰疲农。愧无诗人德,何由歌屡丰。
  3. 诗歌赏析: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雨后自然界的变化及其带来的愉悦感。从“旱云不可沮”到“飞雨蔽遥空”再到“枯荷凋不繁”,每一联都以生动的意象和鲜明的对比来表达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感受与赞美。特别是最后两句“即此已愉悦,固知慰疲农。”更是将这种喜悦的情感推向高潮,体现了诗人对农民辛勤劳作的深深同情与敬意。
  4. 写作背景:袁凯创作这首诗的背景是在他担任御史期间所经历的艰难时期。由于直言进谏,他触怒了权臣,导致自己被迫离职,归隐于家乡。这首诗反映了他对官场生活的无奈以及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留恋,从而寄托了他内心深处的复杂情感。
  5. 艺术特色:该诗在艺术上采用了典型的古典诗歌形式,语言简练而富有表现力。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致描摹,诗人成功地传达出一种清新、宁静的氛围。此外,诗中的对比手法也运用得相当巧妙,如“涸池既灌荡”与“长沟复淙潨”形成鲜明对照,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雨后行园》不仅展现了元末明初的自然风貌,也折射了当时社会的某些侧面。它不仅是袁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那个时代背景下文人心态的真实写照。对于喜爱古典诗词的读者,这首诗无疑是一个不可多得的阅读选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