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丑初春再至南都

客衣又见染缁尘,才到京门是早春。
旧寺逢僧已隔岁,同邻问友半归人。
寒轻远岫烟中绿,水满平湖雪后新。
自叹不如沮溺辈,却忘畎亩去寻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辛丑初春再至南都》是施渐创作的一首诗,体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友情与自然美景的深刻感悟。在这首诗中,施渐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描绘了早春时节的景色以及自己在京城的所见所感。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
  • 施渐:施渐,明代著名诗人,其作品多以抒情见长,善于运用生动的语言捕捉自然之美,抒发内心感受。其诗风清新脱俗,富有哲理,给人以深刻的艺术享受和精神启迪。
  1. 诗歌原文
    客衣又见染缁尘,才到京门是早春。
    旧寺逢僧已隔岁,同邻问友半归人。
    寒轻远岫烟中绿,水满平湖雪后新。
    自叹不如沮溺辈,却忘畎亩去寻津。

  2. 诗歌赏析

  • 意境描绘:施渐通过对京城早春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一幅充满生机的画面。“客衣又见染缁尘”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刚到京城时,身上衣物已被尘埃染污的情景;而“寒轻远岫烟中绿”等诗句则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清新宁静的环境之中,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和大自然的生命力。
  • 情感表达:这首诗不仅是对京城早春景色的描绘,更深层次地反映了诗人的情感世界。他通过对比过去和现在的境遇,表达了对时光无情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自然的热爱。同时,诗人也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态度,即使身处繁华都市,也能保持一份内心的平静和清明。
  • 哲学思考:《辛丑初春再至南都》不仅仅是一首描绘早春景色的诗,更是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考。诗人通过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传达出对生命真谛的追求和对和谐共处理念的推崇。这种哲学思考使得这首诗具有了超越时代和文化的价值,成为后世读者反复品味的经典之作。
  1. 文学价值
  • 审美价值:《辛丑初春再至南都》以其优美的语言、深邃的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瑰宝。它的美学价值不仅体现在形式上的和谐与美感上,更在于其所蕴含的情感和思想深度。
  • 历史价值:作为明代诗歌的代表之一,施渐的创作不仅丰富了当时的诗歌创作,也为后世的文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明代诗歌的风格特点和发展历程,对于研究中国古典文学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1. 文化意义
  • 反映社会风貌:文学作品是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通过阅读《辛丑初春再至南都》,可以窥见明代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方式。这首诗不仅展示了京城的早晨景象,还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社会环境,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历史信息。
  • 传递人文情怀:诗歌是人类情感的直接表达方式之一,通过对这首诗的赏析和学习,可以感受到诗人深厚的人文情怀和对生活的热爱。这种人文情怀不仅影响了当时的文人,也影响了后来的读者,激励着人们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寻找生活的意义和价值。

《辛丑初春再至南都》是施渐创作的一首具有深刻内涵的诗歌。它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友情的珍视,更通过深刻的情感表达和哲学思考,传达了对生命真谛的追求和对和谐共处的理念。这首诗的艺术成就和深远的社会影响使其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值得后人细细品读和深入研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