铃索无声昼漏稀,宫罗一色换朝□。
院门不锁松花落,知是銮坡进讲归。
题瀛洲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明代诗人郑真的《儗题瀛洲夜宴图》
《儗题瀛洲夜宴图》是明代诗人郑真所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其作品以描绘夜晚瀛洲宴会的盛况和诗人对这种情景的感慨为主要内容。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远的思想内涵在文学领域留下了重要的一笔。
郑真,字千之,生于明洪武四年(1371年),是一位有成就的文学家。他不仅在诗歌创作方面有着深厚的造诣,还著有《荥阳外史集》,并在文学理论方面有所建树。
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对瀛洲夜晚宴会景象的生动描绘,展现了一幅盛世繁华、文人士子欢聚一堂的画卷。“济济衣冠十八人,同僚气谊霭相亲”一句,不仅描绘了宴会上的盛况,更反映了与会者之间的亲密关系与共同的理想抱负。接着,“莲花漏转铜壶夕,竹叶香浮宝瓮春”则通过细腻的自然景物描写,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温馨的氛围。诗人通过对这些场景的细节描述,使得整个画面既生动又具象。
诗中还有“燕娱未许成沈醉,有约明朝觐紫宸”的句子,表达了诗人对于宴会结束时刻的不舍以及对即将到来的朝见朝廷的期待,透露出诗人对于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冲突的内心感受。
《儗题瀛洲夜宴图》不仅是一首反映盛世景象的诗歌,也是郑真个人情感与时代背景交融的产物。诗中的“瀛洲”象征着一种理想化的盛世景象,而诗人通过描绘这一景象,也表达了他对当时社会繁荣景象的赞美以及对未来可能失去的美好时光的忧虑。
这首诗的艺术价值还体现在其运用的修辞手法和结构布局上。诗中采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同时,整首诗的结构安排合理,层次分明,使得读者能够清晰地理解诗人的情感变化和深层含义。
郑真在这首诗中不仅展示了他作为诗人的才华,更深刻地反映了明代文人的精神面貌和社会风貌。他的这首《儗题瀛洲夜宴图》不仅是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也为后世提供了研究明代文化和艺术的重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