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来啼鸟伴,相逐百花中。
栖处迷深绿,飞时带浅红。
只惜香沾羽,非关娇惹风。
回看意不尽,犹自恋芳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春来啼鸟伴,相逐百花中。
栖处迷深绿,飞时带浅红。
只惜香沾羽,非关娇惹风。
回看意不尽,犹自恋芳丛。
《鸟散余花落》是唐代诗人孔温业的作品。
这首诗作于唐穆宗长庆元年(821年),孔温业登进士第后不久,其诗才初露,不久后即被选为御史并历任多个官职。从他的生平来看,孔温业是一个才华横溢的文人,不仅在文学上有建树,在政治生涯中也曾担任过一些重要职务。他的政治生涯并不长久,最终因病请求外迁,未久即去世。
从内容上看,《鸟散余花落》是一首描绘春天美景和自然景象的诗歌。诗中的“鸟散”和“余花落”都描写了自然界的瞬息万变,其中“鸟散”用来形容飞翔的鸟儿瞬间消失的情景,而“余花落”则形容花瓣随风飘落的细腻过程。通过这两句诗,诗人展现了春天中自然景观的变化无常。
孔温业的《鸟散余花落》不仅是一首美丽的诗篇,更是对春天景色的生动描绘。它不仅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也反映了诗人敏锐的观察力和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通过对这首作品及其作者的了解,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唐诗的魅力以及唐代文化的独特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