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游虎山寺

自识溪桥路,常怀释道林。
水流精舍曲,门闭洞湖阴。
日向芙蓉度,春从杨柳深。
未消游后兴,还似欲相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忆游虎山寺》是明代诗人皇甫汸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不仅展现了皇甫汸对虎山寺的深厚感情,也反映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及对佛教修行之地的敬仰。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介绍与创作背景:皇甫汸,字子中,号青溪居士,是明代著名的文人和学者。《忆游虎山寺》是皇甫汸于明代创作的一首诗歌,其创作背景可能与他的个人经历、情感状态或社会环境有关。
  2. 诗歌原文:《忆游虎山寺》全文如下:自识溪桥路,常怀释道林。水流精舍曲,门闭洞湖阴。日向芙蓉度,春从杨柳深。未消游后兴,还似欲相寻。
  3. 诗歌内容与主题:这首诗通过描绘虎山寺的景色以及游历虎山寺时的内心感受,展示了作者对佛教修行之地的向往以及对自然之美的热爱。通过对自然景物如溪水、精舍、芙蓉花和杨柳等的描绘,营造出一幅生动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环境的向往和留恋。同时,诗中的“未消游后兴,还似欲相寻”表达了作者对于虎山寺的深刻记忆和再次探访的愿望。
  4. 艺术特色与价值:在诗歌的艺术表现上,皇甫汸采用了简洁明快的语言,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来表达抽象的情感。这种手法不仅使得诗歌内容更加丰富,也使得诗歌更具感染力。同时,皇甫汸的诗歌注重意境的营造,通过对景物的细致描绘,传达出一种深沉的哲理和情感。

皇甫汸的《忆游虎山寺》不仅是对虎山寺美景的一次回忆,更是对人生经历和感悟的一种抒发。读者在欣赏这首诗时,不仅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佛学的敬仰,还可以从中领悟到生活的真谛和个人情感的深度。

相关推荐